“秋暖”胜“秋冻” “秋膘”非“肥膘” 你的血压管理做对了吗?|实时焦点
2025-10-08 14:59:49 来源: 杭州网
今天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公布的
【资料图】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
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
且呈年轻化趋势
长期高盐饮食
精神压力大
缺乏运动等因素
都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季节交替时分
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高血压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血液在流动时
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
根据《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1B)
不能盲目“秋冻”和“贴秋膘”
入秋后
我们常常能看到
“秋冻”和“贴秋膘”的说法
“秋冻”的本意是让健康人群
通过适当的耐寒锻炼
逐步适应寒冷,为严冬做准备
但对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
寒冷刺激会引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
因此,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
必须“秋暖”而非“秋冻”
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分层地增添衣物
尤其在外出时
保护措施要做得更早、更周全
而传统“贴秋膘”是为了应对冬季寒冷
和能量消耗而增加脂肪储备
但对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
盲目进补、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无疑是“雪上加霜”
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的风险
加速动脉硬化
“贴秋膘”不是“长肥膘”
而是“补营养、强体质、控体脂”
多补膳食纤维,少补高热量食物
多补优质蛋白,少补动物脂肪
通过适度的抗阻锻炼增加肌肉量
这些才是对心血管最有益的“秋膘”
高血压治疗的12个常见误区
一次说清楚
误区1:没症状不用吃药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
误区2:血压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难以根治。研究表明,停药后极易造成血压反弹,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会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抗高血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压,还可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损伤。
误区3:抗高血压药有依赖性
很多人认为抗高血压药有依赖性,这是不正确的。抗高血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临床上,针对一些因工作紧张、身体劳累或情绪激动而导致的血压升高,也会采用药物治疗,并可依据情况随时停药。但已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就不能随意停药了。虽然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但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微乎其微,不能因噎废食。
误区4:开始不能用“好药”
抗高血压药非抗菌药,不会出现耐药情况。目前,临床公认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好药”是指长效抗高血压药,即口服一次,降压作用持续24小时,可平稳降压的药物。短效抗高血压药通常只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作用时间短,长期用药易引起血压波动。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哪个适合自己,就选哪个。
误区5:血压高要快速降至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除了高血压急症外,不可快速大幅度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发生。一般来说,降压的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
误区6:用单次血压判断高血压
很多人去医院体检,测量血压高,就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回家自己量反而正常了,这就是“白大衣高血压”,因见到医生紧张而引起。其实,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正确的做法是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mmHg,才判断为高血压。提倡家庭自测血压,但自测血压也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加重焦虑情绪,反而容易使血压不稳定。
误区7:频繁更换药物
选择一组适当、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观察和验证。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就应坚持服用。
误区8: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
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基础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很容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根据处方用药。
误区9:保健品也能降压
很多老年人迷信广告宣传,认为保健品也能降压,吃药跟着广告走。实际上,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盲目使用只会延误治疗。
误区10: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需要静脉输液用药外,一般的高血压应选择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不需要输液。
误区11: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导致脑血栓。
误区12:不用定期到医院检查
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血压稳定,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药物是否产生不良反应,以及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是否产生不良影响或药量是否相对不足。
保持健康生活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增高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每人每日摄盐量减少1g,血压下降约1.2mmH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建议使用低钠富钾替代盐;注意隐性盐的摄入(咸菜、鸡精、酱油等)。掌握一天盐的摄入,来试试用“啤酒瓶盖”来量盐↓
控制体重和腰围
体重和腰围超标都可导致血压升高。研究显示,每减重10kg,血压下降5~20mmHg。建议控制体重和腰围在正常范围(BMI<24kg/㎡,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合理膳食
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日常饮食应坚持食物摄入多样、合理搭配,增加富含钾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增加全谷物、豆类等粗杂粮及优质蛋白质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少吃甜食及含糖饮品。
规律运动
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研究显示,长期坚持中等强度运动可使血压下降5~7mmHg。建议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5~7次。同时可以适当进行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拉伸训练等。
戒烟戒酒
吸烟(包括电子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戒酒,避免被动吸烟。
心理平衡
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使血压升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充足睡眠
健康的睡眠可使血压降低。建议成年人保持规律作息,改善睡眠障碍,每晚睡眠时间7~9小时。
面对高血压
改变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小目标开始
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规律运动
保持良好心态
一起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
男子喝3斤白酒用智驾开车20公里
10月7日23时的雨夜,一辆新能源汽车开着双闪灯停在高速公路行车道上,更多
2025-10-08 11:42:33
-
-
前沿资讯!壮观的“潮汐树”是如何形成的?科考队
昨天(7日),2025钱塘江涌潮科考新闻发布会在浙江海宁举行。会上发布更多
2025-10-08 10:57:57
-
-
超简单!睡前3个小动作让你缓解全身疲劳
睡前别只顾着玩手机了3个小动作帮你缓解全身疲劳△动作一一、仰卧屈膝更多
2025-10-08 08:44:06
-
-
每日速讯:寒露时节,这4个部位千万别挨冻!养生
10月8日迎来寒露节气此时节寒气渐重,常为昼暖夜凉寒露养生要注意什么更多
2025-10-08 07:53:06
-
-
今天起全国公路迎来返程车流高峰
央视新闻讯今天是国庆中秋假期的第七天,返程客流明显增长,交通部门在更多
2025-10-07 20:45:31